近年来,“套路贷”“校园贷”“裸贷”等频发。针对这种现象,人大代表李君建议禁止给在校学生办理信用卡和提供分期等相关超前消费的金融服务。
在校学生因为挡不住金钱的诱惑,被各种主动上门“服务”的贷款给套住的不在少数。这位代表发现了问题,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值得赞许。在社交媒体上,禁止给在校生办理信用卡的建议,也赢得了一些网友的掌声。
我的疑惑是:禁止办卡,真的灭得了形形色色的套路贷?
人性有贪欲。没有外部的刺激,贪欲往往处于“冬眠”状态。相反,一旦有了刺激,“贪欲”立马就激动不已。越是年纪不大的人,贪欲就越是容易被激活。校园里的套路贷频发,在于不法分子抓住了学生群体的欲望软肋,利用信用卡制度的漏洞,用信用卡当枷锁,给那些抵挡不住提前消费诱惑的学生给上了“套”。
治理校园的“套路贷”现象,禁止给学生办理信用卡,禁止提供分期贷款,尽管是一种思路,怎奈是一个不怎么高明的建议。法无禁止及许可。如果法律没有禁止给年满多少岁的人办理信用卡,禁止办卡就要修改法律了。如果不修订法律,由教育部门或金融部门出台规定,不但违了法,也造成人为的歧视。更要命的是,禁止办卡还把在校生正常的贷款需求给否决了。这样的外科手术式建议一旦被采纳,可能产生更多的不良反应。
信用卡没有原罪,我们不能因为校园里出现了“套路贷”,就将怨气撒在信用卡身上。如果这样,几乎所有的工具都带有了“原罪”。按照这样的思路,是不是所有的工具被不法分子利用过,都该被禁用呢?
学校是育人机构。对于发生在校园的新问题,学校应将这些问题纳入教育的范围。以信用卡为例,针对校园贷现象,学校可以给学生灌输信用意识,指导学生如何遵守信用规则,阐明不守信用的后果。除此之外,学校还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讲解人性的弱点,引导他们学会抵挡外部的诱惑。通过信用教育。让学生懂得合理运用信用卡,比把信用卡给束之高阁,也许更可取。毕竟,今天不许他们使用信用卡,明天可能会有其他方式诱惑他们陷入别的诈骗陷阱。谁敢打包票说,没有信用卡和分期贷款,不法分子就找不到别的方法去诱惑在校生呢?
社会治理从来不是想当然的事情。遗憾的是,总是有人想用“短平快”的方式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如果是普通人这么做,无可厚非。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如果再用这样的一刀切的方式提出建议,未免有点不大合适了。社会治理,需要标本兼治,而不是灭掉表面的问题,赢得一点掌声了事。
https://mp.weixin.qq.com/s/GcGf9Cgqz-ZJN4__FK-KhQ